走向棕枝節的祈禱和默想

我在四旬節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季節的意義。隨著復活節的臨近,我重讀馬太福音26:14-27:66記載的事件。馬太福音記錄了耶穌背負十字架,成為犧牲羔羊這一傳誦四方的救贖事件,但對於我來說,這個被釘十字架的事件,更加重要的是其中所體現的神的性情:公義、聖潔、慷慨、仁愛、和平。這些詞語背後的意義才值得我們再三地思想。

在猶太人的尼散月和逾越節來臨之際,耶路撒冷的氛圍變得緊張起來。人群湧向聖殿預備過逾越節,猶太人為上主獻上祭品,也有人在家擺設逾越節宴席,以紀念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從為奴之地—出埃及的壯舉,但他們此刻的心中卻彌漫著隱隱約約的疑惑和不安。

這個節日對於來自加利利的拉比耶穌更是意味深長,他走過人群,吸引了無數的關註,被人歡呼為先知、拉比和君王。卻也引起了許多人反對和敵意。終於在尼散月的一天,耶穌的門徒之一猶大,走進了大祭司的府邸,與法利賽人商討了出賣耶穌的計劃。

在逾越節的夜晚,耶穌和他的門徒在一起,分享著這個最後的逾越節晚餐。他的門徒約翰記錄了耶穌為門徒們洗腳的謙卑,而其他福音書記錄了逾越節的宴席,預示著祂的犧牲和愛的力量。

他們吃完晚飯,唱著讚美之詩 (詩篇113-118),就出來往橄欖山去。但是,耶穌的道路充滿了艱辛和挑戰。他在客西馬尼園中被捕,在大祭司的府邸中徹夜被審訊,在今天稱為受難日的那天被羅馬巡撫彼拉多定罪,並且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百姓嘲笑他,兵丁鞭打他,讓他飽受折磨,並戲弄他稱自己是猶太人的王。最終,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他死前在十字架上呼喚上帝的名字,並表達出他對人類的愛和赦免。聖經記載了耶穌在十字架上吶喊出來的七句話: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第23章第34節)
「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路加福音》第23章第43節)
「婦人,看哪,你的兒子。看哪,你的母親」(《約翰福音》第19章第26節至第27節)
「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馬太福音》第27章第46節)
「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馬可福音》第15章第34節)
「我渴了」(《約翰福音》第19章第28節)
「成了(It is finished)」(《約翰福音》第19章第30節)
「父啊,我將我的靈交在你手裏」(《路加福音》第23章第46節)

耶路撒冷城中的人們都目睹了這一切,有的人感到震驚,有的人感受恐懼,有的人感到悲傷,有的人感到憤怒,有的人幸災樂禍。但是在寂靜後的36小時,這個城市中發生了奇妙的改變,一群跟隨耶穌的門徒,在驚魂未定時卻遇見了復活了的耶穌,從那時候開始,他的門徒和他門徒的門徒,世世代代的門徒起來傳揚他所教導的慈愛、和平和寬恕的力量。這個犧牲後又復活的耶穌基督改變了人類2000年的歷史,無數的基督徒,在被釘十字架的主的感召下,向世界見證著公義、聖潔、慷慨、仁愛、和平的力量。

然而,基督徒的力量在今天現實生活中往往看似微不足道。我們活在一個充滿著濫權、欺淩、對抗、分裂和排斥的世界中,這些問題將會继續困擾著我們很長時間,但是聖灰日、四旬期、棕枝節、立聖餐日、受難日、大寂靜日和復活節,這些紀念上帝救恩計劃的節期都告訴我們沒有失去希望和信心的理由。

盡管這個世界充滿了挑戰、欺淩和對抗,但耶穌的教誨始終激勵著人們去追求生活中的美好與和睦。他代贖的事跡也提醒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我們也可以從聖靈上帝不住的代禱中尋找到勇氣和希望,去追求和實現那些美好的屬天性情和意義。

願我們與基督同行,尋求公義、聖潔、慷慨、仁愛、和平的力量,尤其在這個特殊的季節裏。讓我們一起祈禱,尋找內心的真實力量,去實踐公義、聖潔、慷慨、仁愛、和平這些屬神的性情。讓我們在生活中盡可能多一點分享我們的時間、資源和同情心,盡可能多地去傳播愛和善意,盡可能多地去做一些可以改變周圍世界的事情。